青岛:打造智慧海洋牧场 丰盈“蓝色粮仓”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31 09:37:19

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从小渔船到网箱再到移动养殖工船……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探索,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模式的革新步入新的阶段。

海水养殖历经了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如今正面临着第六次深远海养殖浪潮的兴起。近年来,青岛市践行“大食物观”,在深远海养殖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产业从近海向深蓝迈进,已形成深水抗风浪网箱、大型桁架类网箱、养殖工船“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耕海牧渔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挺进深远海 开拓更广阔养殖空间

随着近海养殖规模的扩大,淡水和近海养殖空间愈发有限,解决14亿多人口水产品保供的问题,挺进深远海成为必然趋势。

“去年青岛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106万吨,其中来自海洋养殖的占比就达到78%。作为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源地,青岛在养殖面积上已经不占优势,发展重心已经转向种业和深远海养殖。”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距青岛12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海域,非常适合三文鱼生长,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深蓝1号”“深蓝2-2号”大型智能网箱在此处水下进行养殖作业,代表着我国深远海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俯瞰视角下,如同蔚蓝色的海面上飘着一朵黄色的花。

“现在‘深蓝2-1号’网箱也已经建设完毕,等待着拖航指令,随时可入海进行养殖作业。这三个网箱目前也是世界上养殖水体最大、科技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单箱养殖水体有9万立方米,最大养殖量总计可达到50万尾。”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军才介绍。

别看离岸距离远,通过卫星可以实时传输网箱养殖画面,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浪涌情况、天气情况,同时网箱自动调整高度升降到合适的水温高度,还有自动投喂系统、补光系统等,有了智能系统的加持,只需三个人就能操控网箱养殖。此外,所有数据都会上传至中控中心,一有故障,中控中心马上就能知道,极大地提高了养殖作业效率。

深远海养殖最大的优势在于养殖空间大,且水域干净。得益于黄海冷水团温度低、水质优良、溶解氧丰富等特点,三文鱼、鲑鳟鱼类等高端水产品在网箱里茁壮成长。

“我们是陆海接力养殖三文鱼,海上养殖周期非常短,在陆基从100克养到两公斤左右,大约7个月,然后再将苗种拖到远海,大概8~10个月的生产周期就能长到4~5公斤,一年半的时间就可以推向市场,两年可以出三次鱼。这几年我们也实行了几次规模化收鱼,最大的一次一次性收鱼900多吨。目前国内三文鱼市场大量依赖进口,与进口三文鱼相比,国产三文鱼缩短了进入市场的时间,自然口感会更新鲜。”刘军才认为,抓住海洋经济这片真“蓝海”,深远海养殖大有可为。

“逐优而养” 养殖工船变身移动渔场

今年4月,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10月份将交付运营第三艘养殖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开展大黄鱼、鲑鳟鱼、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形成“三船联动”后,预计年产海水鱼将突破1万吨,成为全球首个规模化运营的养殖工船舰队。

与网箱养殖相比,养殖工船如同“海上游牧民族”,哪里水质优良、哪里更适合养殖,船便驶向哪里,开辟了“蓝色粮仓”新赛道。

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记者从青岛国信集团了解到,“国信1号2-1”船长244.9米、型宽45米、结构吃水15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有15个标准养殖舱、4个环形跑道池、22个养殖试验池、加工车间、饲料间、直升机平台、养殖集控室、船舶中控室等功能区。构建了船舶综合管理信息一体化平台,养殖中控和船舶监控信息集成,实现了全养殖流程自动化信息化能力。以自动投饲系统为例,可通过轨道箱车将饲料输送到每个养殖舱上方的投饲料处,根据系统设定参数自动进行分舱投喂,可实现多鱼种养殖,单仓最大投喂量约为一吨。

青岛国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代养殖工船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功能布局、养殖系统、新能源利用、信息一体化等领域实现160余项技术突破与优化创新,船舶整体布局、适渔性、安全性及作业精准度显著提升,实现鱼苗入舱、成鱼起捕、投饲及加工等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作业。全船整体机械化率提升至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人力成本降低20%。

昔日渔民“逐水而居”的智慧,如今升华为移动工船的“逐优而养”。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养殖工船可一直处在最适宜生长的海域和温度,实现全年养殖。

深耕海洋种业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刘军才来说,他们公司面临最大的制约是种苗。“我们要在全国东拼西凑购买种苗,由于没有统一的养殖技术、投喂、用药等方式,种苗容易发生各种问题,非常制约发展。”刘军才告诉记者。

与养殖三文鱼相反,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是贝类四倍体制种和牡蛎全三倍体生产技术,目前做到了四倍体牡蛎种质完全自主可控,达到了种质国际规模最大和制种技术领先;育成2个水产新品种:长牡蛎“前沿1号”和福建牡蛎“前沿2号”,是我国仅有的三倍体贝类新品种。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平告诉记者,近几年累计供应苗种超过40亿片(约800亿粒),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倍体牡蛎生产国。

海洋种业是“总部经济”,附加值高,通过把控种质资源,企业可以将“苗”持续不断进行销售,为“总部”带来高效益,因此,抓住海水养殖的种业“前端”非常关键。

对此,去年6月,青岛成立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由行业领军专家领衔,围绕“三鱼一虾一贝”等重点品种,开展水产种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战略前瞻技术等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积极探索水产育种成果转化创新示范。(高文 郝凌峰 郭诗瑀)

标签: 青岛 打造 智慧 海洋 牧场 丰盈 蓝色粮仓

猜你喜欢

遵义辣椒经纪人尽享产业发展红利

7月28日,凌晨五点的虾子镇尚未苏醒,中国辣椒城已如一口沸腾的大锅。数百辆满载辣椒的货车鱼贯而入,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辛香,手电光柱在堆积如山的辣椒麻袋间跳跃穿梭,一笔笔“火辣辣”的买卖在人声鼎沸中成交。“香味足,颜色正!”付中波利落地掀开一辆货车篷布,指尖捻碎几颗干椒,凑近鼻尖深吸一口气...更多

2025-07-31 15:02:54

青岛:打造智慧海洋牧场 丰盈“蓝色粮仓”

从近海到远海,从浅蓝到深蓝,从小渔船到网箱再到移动养殖工船……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与探索,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模式的革新步入新的阶段。海水养殖历经了鱼、虾、贝、藻、参五次产业浪潮,如今正面临着第六次深远海养殖浪潮的兴起。近年来,青岛市践行“大食物观”,在深远海养殖领域持续突破,推动产业从近...更多

2025-07-31 09:37:19

8月下旬各地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202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均可领取育儿补贴。”记者今天从国务院新闻办就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8月下旬各地将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育儿补贴的发放对象也包括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不满3周岁婴幼儿,这部分婴幼儿按照应补贴月数折...更多

2025-07-31 09:36:43

广西:给运河装上“防震神经”

在广西绵延的群山中,新中国第一条连通江海的运河正在这里蜿蜒伸展。这条预计2026年通航的运河,长134.2公里,承载着西南地区通达江海的梦想,也因其穿越华南地震活跃带而面临严峻考验。在运河建设中,一场自然伟力与工程智慧的精彩博弈,正在八桂大地上演。站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的观景台上,巨型基坑...更多

2025-07-31 09:36:06

福建港口经济驶入“大船大港”时代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福建沿海地区港口经济增加值达到7568亿元,占到全国海港城市港口经济总量的11.3%,贡献度稳居全国前三,仅次于长三角与广东省。福建省港口经济对沿海区域GDP的贡献率高达15.3%,在全国居领先位...更多

2025-07-28 13:49:12

“黄金季”里跃出新高度 ——石家庄工业企业乘势而上奋战第三季度

第三季度是工业生产经营的“黄金季”。石家庄广大工业企业勇敢直面来自市场的各项机遇和挑战,在各级政府惠企政策措施护航下,在各部门的有力服务和保障下,齐心协力、多路并进,努力在这场“黄金季”的竞赛中,跃出新高度,斩获新“战果”,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年度目标凝聚更多动能7月11日,在石家庄纺织行...更多

2025-07-22 09:04:58

石家庄优化公租房换房全流程

7月15日,笔者从石家庄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获悉,为满足保障家庭迫切换房的实际需求,石家庄市出台了《石家庄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换房工作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优化了以往的换房模式,由每年2至3次集中换房调整为随时申请、每月审核,并实现了全流程线上办理,使公租房管理更加人性化和...更多

2025-07-22 09:04:22

秦皇岛综保区:“保税+” 新业态增强创新活力

7月11日,秦皇岛综合保税区分布式能源站保税维修一期项目对已经完成安装的2台机组设备进行了调试,预计年底前可具备燃气轮机保税维修能力,届时该项目将成为河北省内综保区首个燃气轮机保税维修项目。据项目负责人秦皇岛透平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鑫介绍,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建设“保税维修+...更多

2025-07-22 08:59:03

沽源县长梁乡“花海经济”活力足

盛夏时节,沽源县长梁乡万亩金莲花与千亩芍药竞相绽放,金黄花海与粉红花田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壮美的乡村画卷。当地依托特色种植基地,创新“花海+农旅”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长梁乡通过发展“花海经济”,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更多

2025-07-22 08:45:57

湖南中小企业突破213万家

据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最新数据,截至6月底,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达213.46万家,较去年同期显著增加15.62万家,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今年以来,湖南持续实施“一起益企”等服务行动,推动中小企业发展量质齐升。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出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更多

2025-07-21 11: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