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天不断供”到全球枢纽:首衡集团应急保供的十年进化路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 发布时间:2025-07-02 10:58:52

2024年8月,华北地区遭遇十年未遇的菜价飙升,首衡高碑店市场启动应急响应机制,48小时内从宁夏、青海调运万吨蔬菜进京,一周内将价格波动幅度控制在15%以内。

这场教科书级别的保供行动,恰是首衡集团十年应急体系进化的缩影。从2015年肩负京津冀“7天不断供”的使命起步,到如今建成可保障1.1亿人7天供应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首衡用三次关键跨越,构建起中国流通企业中最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布局

首衡高碑店市场的诞生,本身就源于对特大城市供应链脆弱性的深刻反思。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北京农产品供应告急,随后在京冀两地政府联合规划下,首衡高碑店市场应运而生。

2015年市场运营初期,其保供逻辑仍停留在“储备+调运”的基础层面,建设30万吨级冷链仓储,储备耐储存的土豆、洋葱等品类。但是2020年成为首衡保供能力的转折点。特殊时期下,传统“产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的线性供应链频频断裂。首衡迅速启动应急保供机制。数据显示,2020至2022年,首衡累计向京津冀输送保供农产品875万吨。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为满足奥组委对食材安全的严苛要求,首衡专门搭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溯源系统,成为官方供应保障单位,并最终获评“先进集体”。

从区域调度到全国协同

2024年夏季,华北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蔬菜减产。首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新增200多辆运输车驰援产地,积极对接周边蔬菜产地,对本地水叶菜免收进场费。通过对接宁夏、青海等20个新基地,很快便将市场内黄瓜、生菜等紧缺菜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这次成功的背后,是首衡“全国一张网”布局的初步成型。

2023年孝感首衡城投入运营后,南北双核联动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高碑店市场侧重北方产区资源整合,孝感首衡城则聚焦华中、华南产地对接,形成“南菜北运”“北品南下”的双向通道。

2024年11月,首衡集团正式推出”首衡智慧物流共建线路“计划,目前已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建多条线路专线,以满足“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直接降低用户物流成本,提升配送便利。此外,依托河北保定高碑店一级铁路物流基地工程,极端天气下可利用铁路网络全国调拨物资。

从物理储备到数字中枢

2024年12月,首衡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的投运,标志着其保供体系进入智能化新阶段。这座国家级项目,创新采用“平急两用”设计:平时状态下,中转站是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蓄水池”和“稳压器”,既能带动前端,帮助农户种得优、卖得好,又能保障后端,稳定市场价格,让消费者买到更加安全、新鲜、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应急状态下,中转站是保障京津冀地区农产品应急供应的战略基地,依托健全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模式和高体量的冷链仓储设施,可全天候保障京津冀城市群1.1亿常住人口农产品充足供应和价格稳定,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首衡正在重新定义中国农产品流通的安全边界——这里不仅是民生保障的“压舱石”,更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稳定器”。

但无论规模如何扩张,其十年坚守的底层逻辑始终未变:用更高效的流通,让应急保供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御”,最终实现“平时保民生,急时保安全”的终极目标。这或许正是中国流通企业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