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十五五”:新能源产业开启发展新篇章 中国天楹示范高质量增长新路径
来源:财讯网 发布时间:2025-11-09 15:53:13

展望“十五五”,新能源将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迎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机遇期。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开局起步、攻坚克难的关键五年,要在继续大力发展、做大总量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新能源“立起来”“靠得住”,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平稳发展。

政策引领,擘画新能源发展新蓝图

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张星还表示,到2035年,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力争达到36亿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超过30%。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10年我国每年还需新增2亿千瓦左右风光装机。为此,在“十五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供给。

在明确量化目标的同时,“十五五”规划更注重发展路径的协同与创新——国家将统筹推进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推动新能源与算力、绿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同时,支持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还要重点推动风光制氢氨醇、风光供热供暖等多元转化和就地利用,并通过健全绿证交易机制,全面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

上述发展路径在顶层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得到了进一步确认。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该纲领性文件明确,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其核心举措包括: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进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终目标直指建设能源强国。文件坚持风光水核等多能并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旨在促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此外,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也成为落实新理念的重要抓手。

可以预见,在“十五五”期间,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效应将愈发显著。随着上述一系列战略部署的落地,一个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将有力保障新能源企业实现高质量平稳发展,共同绘就能源革命的壮阔图景。

企业实践,中国天楹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在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浪潮中,头部企业的实践与探索尤为关键。中国天楹(000035.SZ)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近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激增2905.15%;扣非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677.04%。这一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不仅源于行业红利的加持,更得益于公司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上的深耕细作。

自战略聚焦新能源领域以来,中国天楹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通过“研发投入+前沿布局”双措并举,逐步构建起覆盖氢基能源全产业链的技术矩阵。公司一方面持续加大研发资源投入,聚焦氢基能源产业前沿方向,重点推进对绿色甲醇、绿色甲烷、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绿氨等核心产品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落地;另一方面围绕“风光储氢氨醇烷一体化”产业生态,深耕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生物质气化等关键技术领域,逐步构建起“技术领先、品类多元、场景适配”的氢基能源产品集合。

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需要通过项目落地转化为产业价值。在中国天楹的项目布局中,辽源与安达两大一体化项目堪称行业标杆,不仅规模领先,更实现了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系统、氢能制备及化工合成的有机整合,提升了能源利用率。

截至目前,辽源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514.8兆瓦上网风电项目、214.5兆瓦离网风电项目、生物质绿碳制备项目以及年产1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安装阶段。安达项目一期工程涵盖400兆瓦上网风电项目、400兆瓦离网风电项目、生物质绿碳制备项目以及年产1.95万吨绿氢和10万吨绿醇的制氢制醇化工项目,已完成全部核准和备案手续,其中化工部分已开始土建施工,风电部分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在经历从“单一能源产品”向“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作为连接绿电与终端应用的纽带,正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的新路径。中国天楹提前布局“风光储氢氨醇”全产业链,不仅打通了新能源“发-储-用”的闭环,更构建了“技术-产品-场景”的多维竞争力。

展望未来,随着“十五五”规划各项举措的落地,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天楹以技术创新为基、以项目落地为要,不仅为自身赢得了发展先机,更为主流新能源企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这场深刻的能源产业变革中,像中国天楹这样的领军企业,必将成为推动我国从“能源大国”迈向“能源强国”的重要力量。


标签:

猜你喜欢